当您走进泗阳康达医院康复治疗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偌大的康复治疗大厅,到处是紧张忙碌的景象。有的正在为康复患者施行针灸、推拿、熏药、理疗等“传统+现代”的康复措施。“张医生,调轻点”,“潘医生,加重点。”更令人欣喜地是,看到该科新引进的五台康复智能机器人竞相献技,为康复患者提供贴心服务。有的充当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拐杖”,“搀扶”患者亦步亦趋,稳步前行,有的康复患者按照电脑屏幕上图标指示,进行上、下肢或手体功能康复锻炼。
随着康复病区投入使用和这批智能康复机器人的温馨服务,不仅使康复大厅业务繁忙,而且使康复病区住院人数突破50人大关。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认识这五个智能康复机器人,现请康达医院康复科主任刘之青作简要介绍。
上肢康复机器人
可以提供高强度、可重复性的康复训练,使患者在富有趣味的游戏场景下进行基于任务的运动训练, 促进神经发育,有助于上肢功能的改善,进一步提高生活能力。
软体手功能康复机器人
用于中枢神经损伤、外周神经损伤、手外伤等导致的手部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
踝关节康复机器人
通过视、听、触等多感官交互反馈,激发使用者全身心投入于训练,让康复过程不再单一枯燥,使用者在游戏中就完成了专业的康复训练。
下肢康复机器人
在减重系统下提高运动训练安全与舒适。建立正确步行模式,锻炼下肢的肌肉,恢复神经系统对行走功能的控制能力进行运动治疗,可导引和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锻炼效率。
外骨骼机器人
为脊髓损伤,脑卒中,下肢肌无力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康复训练的医疗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