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院外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仅1%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可高达38%。巨大差距的背后,是我国仅有1%左右人口掌握基本急救技能的现实。当意外发生在身边,多少人只能束手无策?
每一秒,都在生死之间。
今年9月13日,是第26个“世界急救日”。康达医院联合县红十字会,将专业急救知识从医院带到街头,开启 “急救地摊·生命守护” 公益活动,把救命技能亲手交到市民手中。
9月13日傍晚,吾悦广场不再只是霓虹闪烁的商业空间。康达医院急诊科红十字志愿队与县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志愿服务队联合摆开“急救地摊”,将复杂专业的急救技术转化为一听就懂、一学就会的实操教学,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围观、动手操练。
现场,医护人员借助教学模拟人,手把手指导市民实践心肺复苏(CPR)、海姆立克急救法、AED使用等关键急救技能。不少小朋友也踊跃参与,积极回答急救知识提问,还在互动中收获了小礼品。
急诊科护士长张欢在现场指出:“很多猝死发生在医院外,如果现场有人能实施正确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将提高2-3倍。每个市民都应掌握这些技能,因为我们拯救的可能就是身边最亲的人。”
除心肺复苏等技能教学外,现场还宣传了狂犬病防治知识,倡导文明养犬,预防犬咬伤发生。
据了解,“急救地摊”公益项目至今已连续举办十期,累计培训市民超1500人次。许多参与者反馈,学到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应对突发情况的信心与勇气。
“之前总觉得急救是医生的事,学了才知道,我们普通人也能做很多。”参与活动的王女士感慨道。
这个傍晚,吾悦广场不再只是购物休闲之地,更成了一座没有围墙的生命救援课堂。急救,不应是医护人员的“专利”,而应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能力。